徐邵文的父亲徐霆之在历史上根本就没什么笔墨,最多是在清末各地知县的名录中有所提及。他看到徐世昌的表情,心中不禁也感到紧张起来,自己从穿越到民国之后,竟然在今天一连遇到这么多巧然,遇到徐世昌不说,还真有可能与其攀上了亲戚。
“怎么,徐先生认识家父?”徐邵文有些迫不及待的问了道。
徐世昌笑了笑,说:“说认识也认识,只不过还未见过一面。昔日老朽科举中第,按照家族的风俗,但凡徐氏都会来道贺送礼。在河南安阳我徐姓同族确实有不少,你父亲也在其中,那次安阳与卫城的徐姓都有登门道贺送礼的,而唯独你父亲只是寄了一封帖子过来。”
说到这里,徐世昌不禁开怀的笑了起来,说道:“当时听同族的老一辈介绍,你的父亲徐霆之在乡里邻居之间口碑不是很好,都说是一个小气的人。果不其然,为了省下礼品费筹,他甚至连我这个新举人都不来拜见一下呢。”
徐邵文听完徐世昌这么一说,倒是显得有些尴尬起来。在他的记忆力,父亲徐霆之确实一个小气的人。虽然安阳县城的人都知道徐霆之饱读诗书,是一个有才华的人,只不过其为人处事太过吝啬,最终只混得一个小小知县。
“这,真是让徐老爷子您见笑了,家父生平习惯了拮据,因此可能有些地方做的不太厚道了,还请徐老爷子见谅了。”徐邵文一副汗颜的摸样,腼腆的笑了笑。
“老朽可没有什么见怪的意思,只不过因为你父亲这件事,所以让我记忆犹新,不然或许还认不了你这个贤侄呢。”徐世昌慈和的辩解了一下,然后对着徐邵文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。“想不到时隔几十年了,老朽还能在北京这个地方遇到故人之后呀。”
徐邵文知道徐世昌是认了自己这个亲戚了,心中有些兴奋起来,毕竟在这个乱世方起的中华,有势力有背景的人总会活得比其他人好。
在接下来的闲谈之中,徐世昌多问了一些徐邵文这些年生活的状况,体现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。当然徐邵文这些年过得可并不好,自从父亲病故家道中落,父亲生前的几房姨太太将家产瓜分一空。而生母改嫁了另外一个富人家,为了不让富人家嫌弃,只得拿出了一些钱让徐邵文出外游学。
不过自从进入了南京陆军中学,徐邵文一直都算是刻苦认真,因此无论是文化成绩还是军事训练都能算上是优秀人才。
徐邵文在将自己少年时代的事情阐述给徐世昌听的时候,还是很注意措辞言语的,并没有矫揉造作显得可怜巴巴的,相反更是体现出一股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气概。
而徐世昌其实早先在与这个巧遇的侄子谈论国策局势等话题的时候,就已经在心中露出了欣赏的意思。不管是这个侄子对中华局势的分析,还是对国策的意愿,都能与他有共同的观点。对于一个政客来说,志同道合是一种交际的基础。